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来源:四川水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打造川渝协同发展新样本”也被写入了《规划》,并明确要探索全面融合、一体化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共建川渝工业绿色发展功能平台,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和绿色创新能力

“打造川渝协同发展新样本”也被写入了《规划》,并明确要探索全面融合、一体化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共建川渝工业绿色发展功能平台,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动力系统。

同时,四川还将推进节能降碳重大工程示范,探索低成本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等负碳路径,鼓励和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建设和示范推广,并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合理有序推动钢铁等行业实现梯次达峰

编辑 官莉

四川还将完善能源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行业能效对标和碳排放对标工作机制和相关标准指南。

此外,四川还将实施绿色创新攻关行动,包括加强绿色核心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以及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等,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

在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方面,四川将培育电子信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建设先进材料等全国重要的高水平产业基地。科学谋划“5+1”现代工业体系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

同时,四川还力争新创建200家绿色工厂、20家绿色园区,进一步扩大行业和企业覆盖面。探索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培育30家绿色低碳园区、60家绿色低碳工厂。

在氢能产业方面,要实现关键技术和原材料完全自主可控,加快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商业应用,并探索在船舶、无人机等多领域多场景示范应用,将四川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地。

推进川渝绿色协同创新,大力支持绿色创新的科技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整合川渝地区资源环境、绿色环保等研究力量,鼓励企业、产业、行业通过绿色创新和绿色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要加强工业领域碳达峰顶层设计,并明确合理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实现梯次达峰。

《规划》还提到了要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发展创新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创新型城市群。支持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协同创新,促进万达开、川南渝西、遂潼、高竹等毗邻区域融合创新,并鼓励川渝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制造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或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转移,打造国家级“成渝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

“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也是《规划》提到的关键工作。

其中明确,到2025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等产能比例超过3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

《规划》还提出要推动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四川将支持重点整车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导入畅销对路的优质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动汽车企业品牌向上。聚焦产业链缺环和弱项,加强企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提升供应链本地化水平。

四川还将持续深化川渝绿色合作,探索运用多种财政、绿色金融等手段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形成川渝绿色协同发展改革示范效应。大力推动成渝氢能产业合作,推动省内不同区域和重庆市在氢能供给、氢能装备等领域合作发展,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地。

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转移

在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方面,四川将协同重庆整合汽车、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共同推进两地绿色转型发展和要素协调保障,合作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并打造川渝绿色发展合作示范,将各类产业合作园区、基地、示范工程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绿色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其中强调了绿色制造标杆引领、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产品供给等多个维度。比如,开展工业企业绿色制造承诺机制试点,联合全产业链共同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绿色物流运输系统等。


文章来源:《四川水泥》 网址: http://www.scsnzz.cn/zonghexinwen/2022/0630/2146.html



上一篇:多亏了巡察组 四川渠县这条“揪心路”变“希望
下一篇:A股异动|水泥股普跌 陕西省水泥协会及13家水泥

四川水泥投稿 | 四川水泥编辑部| 四川水泥版面费 | 四川水泥论文发表 | 四川水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四川水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